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ISC中国之声丨王拥军教授牵头TRACE-2研究发布,中国原研溶栓药物登顶《柳叶刀》

作者:  彭伟彬  Weibin  Peng   日期:2023/2/17 10:02:07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2月9日上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为主要研究者,协同全国53家研究医院共同完成的多中心临床试验——TRACE-2,在大会第二天的主旨会场公布研究结果。该成果同步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杂志《The Lancet》(IF 202.731)。

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2月9日上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为主要研究者,协同全国53家研究医院共同完成的多中心临床试验——TRACE-2,在大会第二天的主旨会场公布研究结果。该成果同步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杂志《The Lancet》(IF 202.731)。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分为致残性和非致残性两类。对于致残性脑血管病,再灌注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多项临床研究证明阿替普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再灌注治疗的显著作用。替奈普酶是一种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基因修饰产物,与阿替普酶相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1、更高的纤维蛋白特异性;2、对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的拮抗性更强;3、更长的半衰期。在过去的10年里,全球进行了多项替奈普酶的多中心临床试验。2022年加拿大学者发表在Lancet杂志上的AcT试验确定了静脉注射0.25 mg/kg替奈普酶是阿替普酶的合理替代治疗方案。AcT试验结果是否可以推广到亚洲人身上仍未可知,TRACE系列试验正是回答这一问题。
 
TRACE-1试验由王拥军教授为主要研究者协同全国22家研究医院共同参与,于2020年完成,共纳入240例受试者,作为剂量探索试验,为TRACE-2试验的干预组药物剂量选择提供依据。
 
TRACE-2试验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终点盲法(PROBE设计)、随机对照、非劣效试验(NCT04797013),比较了1430例符合静脉溶栓(IVT)条件但不符合或拒绝血管内取栓(EVT)治疗的发病4.5小时内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NK-tPA)0.25 mg/kg和阿替普酶(rt-PA)0.9mg/kg 3个月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试验组药物rhTNK-tPA,是我国本土公司自主研发的一种基因工程改良的新一代特异性溶栓药,主要的临床优势是实现单次静脉推注的便捷给药方式。试验结果显示,rhTNK-tPA治疗组获得良好功能预后的(90天mRS评分0-1分)受试者比例为62%,rt-PA治疗组为58%,两组差值达到非劣效。rhTNK-tPA治疗组36小时内PH2型颅内出血,90天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患者的比例与rt-PA治疗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基于TNK便捷给药方式突显的急性期给药优势,TRACE-2等三期临床试验结果将极大可能会促使全球医生使用TNK取代rt-PA进行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并更新临床指南。TRACE-2在《The Lancet》发表,是我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脑血管病药物首次登上全球顶刊,国产药物注册临床研究成果走上国际舞台。
 
 
美国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Lee H.Schwamm教授这样评价TRACE-2试验:“TRACE-2试验是一项关键试验,旨在确定替奈普酶作为阿替普酶替代品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项随机试验为0.25 mg/kg替奈普酶作为一种合理的替代方案提供了急需的证据,这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替奈普酶更容易给药,并且当患者需要更高水平的医疗救护时可以减少院间转运的延误,第一时间将患者转运至接收医院。该试验特别重要,因为在美国进行3-4.5小时窗口内比较阿替普酶与替奈普酶的试验存在障碍,目前这两种药物均未获得该时间窗内美国FDA批准。这些结果进一步加强了卒中医疗系统的医疗救护效能,并使卒中急性期的医疗救治更加个性化。我要祝贺整个TRACE-2团队开展了一项异常出色的试验,该试验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招募了大量受试者,并具有出色的随访率和数据完成率。你可能希望看看这篇论文,了解为什么TRACE-2这样的试验在美国如此重要。”
 
 
专家简介
 
王拥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神经病学中心主任。国家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脑卒中研究所所长。中国卒中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杂志主编,《中国卒中杂志》主编。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病领域首席专家,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非传染性慢病领域首席专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北京十大疾病科技攻关脑血管病领域首席专家。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津贴。入选北京学者培养计划(2015)。荣获北京市优秀回国科技人才,国家万人计划优秀人才。所领导的天坛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团队荣获2013年国家首批重点领域优秀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150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900分。其中发表于《NEJM》的文章被评为2013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同时被评为国际医学领域重大进展之一,神经科领域全球十大进展之一。氯吡格雷药物基因组研究发表于2016年《JAMA》杂志上,入选2016年度国际脑血管病研究的5大进展。
 
往期推荐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版面编辑:张雪  责任编辑:0



ISC2023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